哈佛研究发现:让孩子做这些琐事,未来更有出息!

原创 硕妈 优秀爹妈成长营 2024年12月07日 11:38 安徽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

孩子的成长,不光靠课堂,更要靠生活中的点滴实践。

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“生活即教育”,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正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课堂。

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,孩子的发育,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,越喜欢动手的孩子,大脑发育越完善。

叠被子、洗碗、收拾玩具,看似琐碎的小事,却是孩子脑力和能力同步发展的重要机会。

02

在美国,一位普通的华裔单亲妈妈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,抚养了三个出类拔萃的儿子:

大儿子Justin,毕业于耶鲁大学,创立了Twitch公司,并以9.7亿美元卖给亚马逊;

二儿子Denie,创办了Cruise公司,研发自动驾驶汽车,被通用以超过10亿美元收购;

最小的儿子,也是一名出色的软件工程师。

当被问到如何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时,这位母亲的答案并不复杂——从小让他们多做家务

三个儿子回忆,小时候家境贫寒,妈妈经常带着他们一起修理破旧的出租屋,把房子整理好后再出租出去。刷墙、搬重物、修家具,这些活又脏又累,他们却不得不坚持完成。

大儿子说:“我们从这些家务中学到了责任感、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对我们的人生影响深远。”

母亲还告诉他们:“生活有苦有乐,接受困难才能真正体会美好。如果逃避艰难的部分,好日子也会失去意义。

这些从家务中锻炼出来的品质,帮助三兄弟在事业中目标明确、执行力强,也让他们懂得团队协作的价值。

02

这并不是个例,哈佛大学的学者对456位少年进行了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,结果表明:

做家务的孩子,成年后的成功率更高

在就业方面,做家务的孩子就业率为不做家务孩子的15倍;

而在犯罪率上,做家务的孩子则只有1:10的比例。

此外,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,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远低于其他孩子。

国内一家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:

他们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研,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,成绩优秀的比例比不做家务的孩子高出27倍

古人说: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。”

让孩子做家务,不是简单的分担劳动,而是给他们机会去理解责任、学习担当。

家务,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起跑线!

03

那问题来了,怎样让孩子更主动去做呢?其实也是有技巧的。

1、放下完美主义,积极鼓励孩子

美国作家威廉·阿瑟·沃德曾说:“生活的成功不在于我们做得多完美,而在于我们是否敢于尝试。”

孩子在初次接触家务时,难免会犯错,做的可能不尽如人意,但重要的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。

在《妈妈是超人》节目中,嗯哼想为妈妈做饭,他拿出了番茄酱和火腿肠,天真地把它们放在一起,认为这就是一道美味的料理。霍思燕一脸懵圈,却并没有直接否定他,而是夸赞他说:“你可以当小发明家了!”

这种积极的鼓励让嗯哼充满信心,继续尝试做家务。

当他给妈妈做的果汁只是把水果丢进清水里时,霍思燕喝了一口后,也夸赞:“好喝!”

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夸奖,让嗯哼更加有动力,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探索正确的方法。

父母的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,并激发他们的成就感,孩子自然会更愿意做家务。

2、给孩子邀请而不是命令

“命令式的语气往往让孩子感到被支配,而不是被尊重。”

当孩子对做家务感兴趣时,父母可以通过邀请而不是命令来引导他们。

知乎上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,小时候他常常看着母亲忙碌,开始对做家务产生了兴趣,并会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然而,随着母亲逐渐变得命令式,他开始反感做家务,逐渐失去了兴趣。

这是因为命令式的语气容易让孩子感到被控制,从而产生抵触情绪。

相反,如果父母以邀请的语气与孩子沟通,孩子会感到更被尊重,从而更乐意参与家务。

比如,可以说:“今天我们一起打扫房间吧,怎么样?”

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,也能培养他们参与家务的兴趣。

3、父母学会示弱,孩子更愿意承担

很多妈妈将自己当成“女战士”,凡事都亲力亲为,但适当的示弱,尤其是在男孩面前,能有效激发孩子的责任感。

硕宝小时候,我经常在他面前撒娇:“妈妈今天好累啊,要是能有人帮我把地拖了就好了。”

这时,硕宝会立刻变身责任感十足的小男子汉,干得非常起劲。

父母通过适当的示弱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,被尊重,揍我效能感会大大提高。

他会感觉自己是“家中的一员”而不是“附属品”,自然更愿意承担家务。
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糖糕妈妈育儿网 » 哈佛研究发现:让孩子做这些琐事,未来更有出息!

分享到: +

评论 沙发

换个身份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选填)
  • 网址 (选填)
嘿,欢迎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