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哪吒》告诉我们:没有熊孩子,都是家长不会教

“是他是他就是他,我们的朋友小哪吒~”

今夏最火爆的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(以下简称哪吒)大家都去看了吗?目前该片的豆瓣评分高达8.7,已经超过《大圣归来》在2015年创下的9.56亿元人民币纪录,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票房冠军,甚至有机构预测《哪吒》的最终票房将突破20亿!

其实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电影的话,这其实是一部教育家长怎么“调教”熊孩子的电影。

—— 1 ——

“我是小妖怪,逍遥又自在,杀人不眨眼,吃人不放盐。”

这个“魔童”哪吒,按照现在的话讲,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熊孩子”,在电影开始的1个多小时,哪吒一直都是一副“斗天斗地斗村民”的形象。

但其实,哪吒也不是“天生”的熊孩子,只是因为生来身体里就带着魔丸,人们因为对魔丸的恐惧和成见,所以也惧怕、排斥、讨厌哪吒,所以哪吒平时只能被关在家里不得外出。这样的孩子其实更加渴望与人亲近,拥有能和自己玩耍的小伙伴。但是当小哪吒偷偷溜出家门,却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耍,甚至还要拿东西砸他。

哪吒身上投射的是当今大多数“问题孩子”的影子。但实际上:任何一个孩子学坏都是从对自己对外界的失望开始的。最初每个孩子都是善良可爱的,他们的“坏”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界给他们带来了太多不关心、不理解,最后孩子们的内心慢慢绝望了:

既然你们都觉得我是“坏孩子”,那我就索性坏到底。

影片中的哪吒就是这样,最初他到陈塘关玩耍的时候,是天真的,他捡起一个小女孩儿的毽子,想要跟她一起玩儿,但小女孩的妈妈却惶恐地把自己孩子抱走了。周围人给予哪吒的也是嘲讽,仅仅因为他是魔丸投胎。

久而久之,他也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恶棍,他偷跑出来能做的唯一游戏,就是作弄陈塘关百姓了,众人的躲藏正好适合玩躲猫猫,其他孩子的敌意则被他用来进行恶作剧的整蛊。

如果按照正常的思路,这样的一个不被人爱、不被人理解的孩子,必定从一个“混小子”长成“混世魔王”,一定会恨天恨地恨所有人,长大了之后要毁天灭地报复一切。可是哪吒并没有,他的人生轨迹不仅没有走偏,反而在最后关头选择保护那些一直在伤害他的陈塘关百姓,从“魔童”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小英雄。

这要归功于哪吒的父母——李靖夫妇。

—— 2 ——

家长别甩锅,孩子变“熊”了都是因为你不会教

在传统的“哪吒系”故事里,李靖可以说一直都是一个“反面”形象:

从第一眼看到刚出生的“肉丸”哪吒就大义灭亲欲杀之;龙王水淹陈塘关时身为父亲的李靖不惜牺牲哪吒的生命,哪吒割肉还母,剔骨还父,自刎而死;哪吒莲花化身复活后,李靖为躲避哪吒报仇,求佛授以玲珑宝塔来镇压哪吒。

但是《哪吒》中的李靖夫妇,却从没有放弃过哪吒,他们对哪吒的教育,始终以“爱”作为底色。

1.父母要相信孩子

作为父母,李靖夫妇虽然知道自家儿子顽劣,但是他们却从没怀疑过哪吒。当村民们都误以为是哪吒抓了小女孩的时候,作为父亲的李靖并没有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哪吒,而是相信自己的儿子,并且搜集证据,还要在众人面前还儿子清白。

回想我们小时候,自己或者身边其实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:可能是被老师误会抄了作业,或者被其他小孩子诬陷打人等等,那我们身边的家长,大多数情况都是怎么做的呢?可能就是一上来先给自家孩子一巴掌,然后就开始骂: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让家长省心……”等诸如此类的话,但却没有关心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。但父母孩子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,如果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,又如何让孩子对父母做到坦诚相待呢?

2.爱孩子却不溺爱孩子

李靖夫妇很爱哪吒,但他们做的很好的一点是爱却不溺爱。他们没有放任自家孩子去调皮捣蛋,而是坚决制止他所有的恶劣行为,同时用自己的温暖和爱,来感化这个天性恶劣的熊孩子。殷夫人知道哪吒渴望陪伴,所以即便要忙着斩妖除魔,也要陪儿子踢毽子;

李靖更是决定在天劫将临时,用自己的命换取哪吒的生路。

而回想现实中,大多熊孩子之所以一直“熊”下去,多半是因为父母贯的,比如在公交车随意大小便、在电影院里踢别人的椅子、在图书馆里大吵大闹等等,甚至有的父母,自己孩子在外面犯了错非但不制止,只知道维护自己孩子。而对于这样的家长,我们只想说:熊孩子父母自己不管,将来总有人替你教育。

3.不随意贴标签

回想起我们读书的时候,家长总是会告诫我们不要跟“差生”一起玩,或者干脆说哪些哪些同学不好的地方。就像村民们都给哪吒贴上“妖怪”、“魔童”的标签,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,让自家孩子不要跟哪吒玩儿,这其实就是一种歧视。

这种歧视不管在社会还是校园都时有发生,那您和您的孩子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?而多少本可以更好成长为自己的孩子,因儿时贴在身上的标签,某种程度上一辈子负重前行。作为家长,首先不能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,就像哪吒的父母从来没有因为他是魔丸转世而减少对他的爱;其次是不能让孩子给别人贴标签,村民们就算对哪吒报以最大的恶意,但是李靖夫妇也没有跟哪吒说过村民的坏话、没有在哪吒面前给这些村民“定性”,所以即使这些村民没有给予过哪吒善意,哪吒还是选择去拯救他们。

—— 3 ——

想要孩子成为更好的孩子,先让自己成为称职的父母

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出息、能出人头地,但是却很少有父母思考过,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、更好的父母?自己对孩子的教育,能不能承担得起自己对他的期望?

《哪吒》中,敖丙这个角色承担了龙族“全村的希望”,家庭给他的教育实则都是戕害:敖丙的父亲把人生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,要求他实现全家族的阶级跨越,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。整个家族都反复跟他强调“这是龙族等待千年的机会”“你一定要争口气”,却没有真正关心过、爱过这个孩子。

就像现在很多家长,会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孩子:自己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,就想让孩子考上985,211;自己小时侯成绩不如别人,就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,超过别人家的孩子;自己没过上安稳的生活,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……

但孩子不是来继承父母愿望的。

就像敖丙的父亲对他说:我们龙族的命运就靠你了。我们是否也经常听到“孩子,你是我们家的希望”?但须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,而非父母的附属品,父母有自己的考量,但孩子也有自己的思量,强加思维给孩子是不可取的。

哪吒的父母也希望儿子更好,他们的做法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引导他一心向善,用善意的谎言跟哪吒说“你不是魔丸转世,你是灵珠转世,你的意义就是要在将来拯救天下于水火中”,他们教哪吒要斩妖除魔,引导哪吒向善。

在李靖夫妇“爱的教育”下,这版的哪吒最后选择与父母和解、与自己和解。

明知天雷催命,为了拯救陈唐关,他还是决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

这次没有决绝的“割肉还母、剔骨还父”,而是在天雷之际,哪吒忠心地跟父母磕了个头,道:“爹,娘,谢谢你们。”

这是一个曾经作天作地的“熊孩子”在得到救赎后,发自内心的感谢。

可能每一个家庭都会有哪吒这样的调皮捣蛋、叛逆任性的“熊孩子”:装酷、什么都不在乎、破坏力极强、说话很冲。对于这种孩子,家长觉得头疼,老师觉得难管教,打骂不悔改,教育不见效。

那么,这样的孩子会变好吗?

《哪吒》里的李靖夫妇告诉我们:会的。

只要你去爱他、信任他、引导他、教育他。

但可惜的是,并不是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是李靖夫妇这样的家长。家长们或许本能地觉得这些孩子油盐不进,所以总是想和他们“硬刚”,希望他们能够清醒过来。可事实上这些孩子一直是很清醒的,他们看到自己得不到想要的尊重和理解,就会选择在自己和父母、和这个世界之间筑一道高墙:他们不再对人敞开心扉,选择自暴自弃。

自暴自弃是这些孩子最后的尊严,但绝不是教育止步的理由。

我们常说“有些人用一生治愈童年,有些人用童年治愈一生”,说的就是父母在内的原生家庭对人一辈子的影响,这不单指原生家庭的模样,更是指家庭教育对人的深远影响。回想之前的热播剧,无论是《欢乐颂》里的樊胜美,还是《都挺好》中的苏明玉,原生家庭带给了她们她们无尽的伤痛。

樊胜美一直被原生家庭压榨。

苏明玉一直无法摆脱母亲给她带来的阴影。

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线,也有句话叫“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”。《哪吒》的故事告诉我们,所有的孩子都是无辜的,只要父母有爱,愿意付出,愿意陪伴,愿意教导,每个孩子都会回报给父母惊喜。
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糖糕妈妈育儿网 » 《哪吒》告诉我们:没有熊孩子,都是家长不会教

分享到: +

评论 沙发

换个身份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选填)
  • 网址 (选填)
嘿,欢迎咨询